温柔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12|回复: 0

《程序员》专稿:校园Blog的创业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8 00: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2年的冬天,中国科技大学一个大二的学生不是在自习室里上自习,而是坐在图书馆机房里的电脑面前,他正被一个新奇的东西所吸引着——这就是Blog。他强烈的感觉到这种方便、新颖的信息发布、交流形式值得推广。自从学校里的研究生师兄为他用MT(Movable-Type)架设了Blog,他开始潜心研究,渐渐的,让大多数人都能拥有自己的Blog,架设一个Blog服务站点的想法清晰起来。郭晓雷自己花了2 00多元钱,买服务器和域名,在2002年的12月份他就这样单枪匹马的把Blogbus架设了起来。

几乎是同时,远在杭州,还有一个人也被同学所演示的网站震惊着。刚毕业的胡之光看着仍在读大三的季华开发的网站,商学院中熏陶出的头脑此时灵光闪现,他迅速又叫上了一个朋友,组建成了一个三人小组。季华来开发技术,胡之光就作运营管理,另外的朋友作内容管理,2002年11月,中国博客网诞生了。最初这个三人小组也是自己出钱租用服务器,用他们的业余时间维护网站。从一开始,胡之光就没把Blog只当做玩玩,他隐约感觉到了Blog是有商业前途的。

Blogbus和Blogcn发展了大约一年的时间后,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logbus仅仅是口耳相传,注册用户还是增长到了几千,但Blogbus是郭晓雷一人纯粹因兴趣而建,这使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几千名注册用户导致他的空间负荷不了,但是买新的服务器要更多钱,一个大二的学生,他不但没钱也从未想过要用Blogbus赚钱;维护网站要占去他很多时间,耽误了他的学习;近一年的网站维护全*他一个人,心情渐渐疲倦下来。郭晓雷终于在2003年9月在网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大家帮我想想Blogbus要如何发展,我都倦了,没有心情改进,没有钱换好的服务器,没有时间照料……”。随后,郭晓雷以5000元钱的价格把Blogbus卖给了当时自己有家公司的横戈,由他去继续Blogbus的发展。事后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没有了负担的郭晓雷却觉得轻松了许多。Blogbus的校园创业到此告一段落。

2003年7月,Blogcn按照胡之光的运营计划注册成立了杭州博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虽然公司成立之初只有三、四个人,依旧是用自己的钱和业余时间来维护,当由于用户增多服务器带宽不够的时候,胡之光就想办法向朋友借服务器来支撑。我们看到,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博客网站仅是个人网站,但Blogcn很早便注册公司的做法成为后来吸引国外风险投资的必要条件。

这时,又有一个博客网站在悄悄崛起,2003年8月周鹏在武汉创立Blogdriver,2003年10月,他把网站移交到一个后来对Blogdriver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人手中,这个人就是卢亮。卢亮当时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读书,从那时起他便开始了模糊黑夜与白天的生活,整日用电话、Email、MSN与地球另一边的武汉Blogdriver团队沟通,探讨如何完善Blogdriver的技术架构。博士生在读的卢亮,周围的人都喊着创业,他在美国也跟朋友合伙成立了一家公司——微分科技,此时的他已不可能单纯的把博客当作个人爱好,当他刚刚接手Blogdriver时,就已经开始筹划,为他全力以赴进行远程管理的“虚拟团队”注册一个公司。

2004年,Blogcn和Blogdriver都得到了充分的壮大,但也遇到了随之而来的问题。不断增加的用户带来了资金上的困难,原有的服务器难以负荷几十万的用户,而租用或购买更多服务器和带宽都需要投入。胡之光是*向朋友借来的服务器支撑Blogcn,而卢亮在美国跟朋友成立的公司为Blogdriver筹集到一些资金,也亏了UUZONE公司给予了服务器和带宽的支持。而中途个别用户利用Blog特性发布违禁内容,而像博客托管这样的非商业机构,得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及时通知,几乎在同一时间遭遇了关闭。

坎坷又孤立无援的坚持,使他们都意识到博客运营商必须寻找一条商业化之路才能存活。胡之光说“Blog的商业模式现在还在摸索中,因为Blog作为一种新事物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所以大家都在摸索。”但Blogcn的摸索一直在和融资并行着。2004年7月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VC) 看中了Blog在国内应用的前景光明,也对Blogcn的三人团队充满信心,向他们注入了第一笔风险投资,胡之光称“金额大于博客中国的100万美元”。他们还打算在今年年底进行第二轮融资。

卢亮为Blogdriver策划的公司在2004年初注册成功,与Blogcn不同,他走的是一条并购之路。卢亮在美国的博士学位今年5月才能拿到,而所有融资的第一个要求是要他立刻回国,所以从去年11月到今年的6个月时间里,他无法拿到融资,这六个月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国内Blogbus、Blogcn都陆续拿到了融资,此刻Blogdriver已经处于被动的状况下,在他急于寻找合作伙伴的时候,博客中国的创始人方兴东找到了他。卢亮与方兴东是在2004年5月美国的中国数字化未来会议上共同被邀请的,方兴东回国后不久拿到了近100万的风险投资。11月份,Blogdriver第二版后台开发完毕,新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bug修改完毕,不稳定问题也解决了,卢亮想,博客动力技术方面见长,而博客中国善于宣传擅长媒体,与其把博客中国当作强劲的对手,不如把他们当朋友强强联手。2005年1月,博客动力以换股的方式进入博客中国,人员进行合并,博客中国的用户将迁移至博客动力的书写后台上。

得到了投资有了钱的博客运营商仍然要面对如何赚钱,如何使投资有回报的问题。Blogcn希望自己能逐渐改变“互联网即免费”的观念,走上收费之路。他们计划把“用户体验”作为资本推出收费服务,胡之光说,“网站现在因为有了足够的资金,所以服务器和带宽都在不断的增加,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强。所以我们一定能为用户提供最好的功能和最稳定的服务。”

在博客商务模式尚未清晰的时候,博客动力也在摸索其它的办法。并购后的博客动力每月有近200万元的收入来自于广告,而另一部分收入则来自于咨询,虽然与博客本身的概念并不相关,却成为他们收入的辅助之一。他们建立的“互联网实验室”咨询,以自己对互联网的经验了解和预测,向其它公司给出建议。

然而,相比国内这几家Blog运营商所遇到的问题,国外的发展要顺利得多,商业机构也很早就意识到了Blog的价值。早在2003年2月,Google就成功收购了创立5年的Pyra Labs公司并接收了他的Blogger.com网站。Google上市后市值迅速超过500亿美元,并带动Blogger.com进一步发展。2005年1月,Six Apart公司宣布了并购Live Journal,这次并购也使得Six Apart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商业化Blog服务提供商。Six Apart拥有超过100万的付费用户,优秀的技术架构Movable Type提供强大功能的最终收费模式。在去年十月获得August Capital 600万美金的第二轮融资后,成为了博客服务商业化的典范。

我们看到,Blogbus、Blogcn、Blogdriver,这三大博客技术和服务提供商的创始都带着浓厚的校园色彩。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商业机构没能觉察到其中的商业契机呢?胡之光认为这并不稀奇,很多基于互联网的优秀应用,都不是首先由商业机构开创的。Blogbus的郭晓雷说:“我想是因为商业机构是以利益作为第一目的,而学生是因为兴趣才做的,Blog就是一个代表。”

卢亮在到处奔走找投资的时候,也对此深有体会。他说,“商业机构注重的是大方向的应用,互联网中很多应用细节,他们是注意不到的”。博客最初是学生、新闻人在对它感兴趣,商业机构在没有看到博客的商业前景时是不会对它轻易投资的。而博客还没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大家没有意识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而卢亮自己,仅是从博客自身价值出发,仅是想做出一个好东西使大家都能够用,这样单纯的想法出发,才能够被Blog打动。即便是在2004年初谈投资的时候,卢亮反复向投资商解释Blog的意义,投资商仍然认为Blog的概念就是个人主页,只是把个人主页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种概念。“Blog是一种文化,要让人体会它最后接受它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卢亮说。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很多优秀的商业、技术创意都来自于学校中,国外的企业也比较善于发现这些创意的商业价值,而且在转向商业化的操作中也建立了一套比较正规的流程,但在中国,这方面还比较缺乏。胡之光说:“我个人不鼓励校园创业,我觉得学生在校园创业还是非常的不成熟,具有的资源也是远远不够的。” 中国商业化的时间太短,商业化流程还没有形成共识,学生有着新鲜的创意和热情,但是必然要面对的,是理想和商业现实的落差。同时,Blog的商业化也是必然的,在“新鲜应用”和“有利可图”的双重热情驱使下,始终应该坚信的就是:商业化的确有利于资源、效率的最优化。不管怎样,这三个不同的校园Blog创业故事还是很有借鉴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温柔网 ( 浙ICP备13033583号-8 )

GMT+8, 2024-12-21 21:42 , Processed in 0.03669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