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大话西游》与周星驰
《大话西游》与周星驰两年前在网易看了网友飞舞关于《大话西游》的评论帖子《时间的渺茫和个体的彷徨》,觉得他说得有些缺乏力度,于是自己也蠢蠢欲动写了评论《佛光普照――我读大话西游》(深知自己的也不过尔尔),并四处张贴。
后来在网络上读到了许许多多的帖子,精彩纷呈,令我大开眼界。不过,在诸多评论大话的文章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大话西游>的佛教注释》。这篇文字并不太长,但是非常耐人寻味。有太多各式各样的文字从各个角度对大话进行读解,但愚以为《<大话西游>的佛教注释》说理最为透彻,从最根本去发掘了大话精神。
不知道技安是否信佛,有意无意间片子拍出来,倒是佛法弥漫了。
说些题外话,当代中国人缺乏信仰,佛教在一般民众眼中无非功利性很强的实用工具,尽管全国上下香火鼎盛,但还是难以看到如西方国家那深入人灵魂的宗教痕迹。烧香的多,读经书的少,信佛的有,信仰佛的少。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民族不过如同行尸走肉的乌合之众,中国有的只是信念,对金钱的信念。
佛说“举头三尺有神明”,而周国平先生也撰文说要《有所畏惧》。可惜,举头四望我堂堂中华,大河上下、长城内外尽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宗教意识显然是法律和道德以外的一道规范,而发法律的执行和道德的约束也有赖良好宗教精神的支持。
没有信仰是中国人的悲哀。
话说回来,最近星爷公开表态苏联大戏剧家斯坦尼拉夫斯基的《演员自我修养》对他影响颇深,其实同样重要的还有斯氏另一著作《演员创作角色》。
众所周知,斯坦尼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布莱希特演剧理论以及梅兰芳的戏曲被并称世界三大演剧流派。
星爷手捧《演员自我修养》实在是直白的告诉观众,我不是随便搞笑的演员,我也在认认真真的分析角色,体会和演出。其实稍有感觉的观众都能体会星爷的良苦用心,当大众和某些社会菁英抱着媒体挂在口边的“无厘头”来批评星爷时,我们看到的只能是这些批评者的肤浅和无聊。
这个世界何尝不是荒谬和荒诞的呢?这个世界何尝不是无厘头的呢?星爷的无厘头恰恰是说真话、做真事,童心未泯,天性使然。面对这个无厘头的世界,有人开始用无厘头的方式发言,再正常不过了。
斯氏演员一概是“体验派”,这要求他们不是简单模仿形象,而是成为形象,并要求在舞台创作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每次演出都应该预先深入研究过的人物形象的生活逻辑,重新创造生动的有机过程。斯氏提出:“要学习、观察、倾听、热爱生活。”星星的影片反映着他对生活的执着热爱和深刻体会。
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黄定宇教授(中国第一位表演学硕士、中戏表演教研室主任)将表演方法归结为如下几点“真听、真看、真感觉。”这正是一脉相承的斯氏理论,同样也是星星表演的理论基石。毕竟,星星的表演不是舞台表演,也不是简单的体验派,那是一种由体验和简单做起,不断实践升华而成的下意识表演和刻意的追求。
不妨再来看看德国布莱希特关于表演的说法:“‘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布莱希特反对演员陷入神志恍惚的下意识表演状态之中,要求演员用理性支配情感。
这并非肯定演员可以随意演出。事实上,体验是间离的基础,间离同样要求演员善于观察生活、研究人和社会。在星爷的电影世界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所谓间离效果,也就是告诉你我在演戏,你要注意了――我在演戏。真实与虚假在银幕上的界限早已模糊,表演理论的争执也不过是无聊的游戏,唯有周星驰活色生香的表演令人难忘。只要肯定一点,周星驰是电影大师,是电影表演大师,是电影表演艺术家。
说道表演,周星驰的几个作品的画面始终挥之不去,一是《无敌幸运行》里被关在监狱里企图逃跑,通过空酒瓶和树枝的哑剧表演;二是《武状元苏乞儿》结尾叠印字幕时,星星坐在疾驰的卡车上做快马加鞭状;三是《喜剧之王》中面对大海狂涛拍岸的自勉景象。
从宋兵甲到喜剧之王,从星星到星爷,周星驰一路走来。从我的中学到大学,周星驰一路陪伴。在和周星驰电影交流的日子里笑声不断,快乐萦绕,当然还有思考。
在现实生活里,我们猪八戒一样的苟且偷生,但心里总有让我们做得更好一些的小念头不断涌现,于是我们就像至尊宝一样跌跌撞撞,苦苦打拼。希望有一天能做到最好,也许永远不能成为斗战胜佛或是唐僧,但毕竟我们也在经历着自己的西天取经之路。
真的爱星驰。
(摘自新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