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46》戛纳落败原因
东方网6月14日消息:5月22日,戛纳电影节颁奖礼现场,美国激进导演迈克尔·摩尔骄傲地捧起了金棕榈奖,之前大热的《2046》大败而归。
5月20日,原定《2046》的全球首映于两天前宣布取消,原因是影片拷贝无法如期抵达。不少外报外刊用“戛纳历史上史无前例的丑闻”来形容,王家卫耍大牌的标题也频繁出现——其实它的最终落败与此又何尝没有关联。
作为戛纳电影节的宠儿,王家卫这次究竟输在了哪里?而他葫芦里卖的又是什么药,竟敢在戛纳评委面前迟到。昨天,《2046》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播放了10分钟的片花,而一直跟随王家卫后期制作的香港著名编剧魏绍恩日前向记者讲述了《2046》迟到和落败的原因。
胶片分存各地是大问题
魏绍恩用“王家卫不是傻瓜,可再聪明的人也有计算错误的时候”来形容对《2046》迟到戛纳的遗憾。他表示,整个5月王家卫和后期工作人员都在为《2046》做最后的搏杀,从不怀疑会来不及送戛纳,因为曾经参赛的《春光乍泄》和《花样年华》都是最后一刻才送到戛纳的,《花样年华》开幕时还没剪辑完成,最后仍赶上了首映,并拿了最佳男主角。所以,4月下旬虽然原定的日程表一再延误,但大家毫不担心。“因为大家早清楚王家卫不是傻瓜。他心中有数,他比谁都要清楚搏杀牵涉的时间和注码。”
魏绍恩透露,《2046》后期制作跟以前两出戏不一样之处,在于它分成“60年代”和“未来”两部分,各自独立的冲洗和计算机加工导致大量胶片每天往来于香港、曼谷、巴黎三地,牵涉的流程比以前一地一厂复杂得多。2004年5月7日早上,摄制组完成东方酒店最后一个场景后,随即开赴曼谷抢拍巩俐及王菲的戏。酒店套房内同日成立剪辑部,随拍随剪,同时等候导演最后指示埋本、做混音。“实干起来才发现胶片分存各地是大问题。”魏绍恩表示,冲坏的胶片多得出奇。可以重洗的得立刻重洗,不能够重洗的得回到仓库内另找镜头替换。一来一回全是时间。“我在5月15日早上带第一本完成的录影带抵达巴黎准备做字幕的spottinglist,还没开工,就收到消息说胶片洗坏了得重做,张叔平开始相信拖期无可避免。”
拷贝在曼谷机场被扣
不仅冲坏的胶片占很大比例,拷贝在送往戛纳的途中更是“横生枝节”。魏绍恩说,巴黎时间5月18日上午,剧组成员核对进度,发现《2046》肯定赶不上试映场。字幕制作也不得不变阵,录影带往来改成为网上quicktime文件上转下载,可以节省12小时的飞行时间。不料第二天上午,噩耗传来:4本拷贝运送途中在曼谷机场被扣关。人算不如天算,这是王家卫无论如何想不到的。
时间紧,混音略显粗糙
《2046》在戛纳放映期间,国内记者的评论呈现两极,争论颇多,似乎这并不是完美之作。魏绍恩从他的角度分析,为记者而设的试映场安排在Palais放映。排队入场的人太多,应众要求,大会临时决定30分钟后加开一场。可惜英文字幕盒只预备了两套,第三间放映厅遂只提供法文而缺英文字幕。这事对欧洲观众影响不大,但是香港过去的朋友立刻流失于木村一条线的戏。另外,他也透露,冲刺期间,前面几本胶片重洗重剪的代价,是令最后两本胶片没有足够时间做混音而显得比较粗糙。这是《2046》戛纳首映版的最大破绽,让人觉得影片没真正完成。
“如果可以再多3日……一切可能不一样。”王家卫在记者会上这么说,魏绍恩也这么说。戛纳结束了,一切已成定局,更重要的是影片的全国公映。那时,我们看到的会是一部和戛纳不一样的《2046》吗?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黄斌
揭秘《2046》戛纳落败原因
其实这根本不用揭密、是个根本不会拿奖的电影
页:
[1]